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QQ: 737768481官方微信公众号: xiebozihl

谢稚柳《一览众山小》山水册 郑重

 

       壮暮翁谢稚柳画的《一览众山小》山水册摆在面前,我一幅一幅地翻着,静静地看着,翻过去的还要再翻回来,继续看。谢稚柳的画我看过不少,有的画看过了就给我留下了怀念,不只是久久而似乎是永远难以忘怀。这部山水册即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看到的是它的照片。二十多年前,我写了一本记述谢稚柳艺术生涯的小书《从寄园到壮暮堂》,需要插图,稚柳先生即拿出这部册页的十二张照片,是一九六一年的作品,画的是蜀中山水。他说此册失而复得,为忆旧之作。这当然也是他自认为得意的了。它那昭然纸上的宋画气息,令人感动,虽然未能看到真本,对它的印象还是留在心中。二OOO年,上海博物馆筹划为稚柳先生编辑出版集绘画、书法、论文及诗词于一部的巨册,要我帮助觅集作品,印人吴子建尽出所藏,我始见到真本.乃知昔日看到的照片即为子建印人拍摄。为此册拍照后又多年,子建移居香港,在画肆见此册,倾买房购屋之资购进,曾制“一览众山小”白文印,边款记述得此册之经过,录之于后:

  鱼饮溪堂旧作过峨眉等山水十二页,子建戊午间曾经获观。越十年,庚申秋冬间,勿又于香澥重睹,如见丈人声音容貌,欣喜何似,遂倾囊以得。此时册已装成,甚佳,且有宛若丈题跋曰“壮暮妙翰,至精之品”诸文。辛未冬,宛若丈复过香江,因得乞其再题,乃“一览众山小”五字为扉页。然香江未得装潢高手,搁置稍久,宛若后题遂尔失云,奈何奈何。今岁丁丑,鱼饮丈八十八寿,子建重读此册,刻此五字,以补其失,并记如上云。此印款尚未峻事,惊悉丈人已归道山,子建痛失良师,痛当奈何,悲摧切割,不能自胜。

  后来,吴子建又请高花阁陈佩秋补题“一览众山小”置诸册端。

  当代画坛,得蜀中山水之胜的,我认为只有三家,即张大千、傅抱石、谢稚柳。由于他们的修养、性情及体验的不同,对蜀中山水之所得亦不同,张大千得其意,傅抱石得其势,谢稚柳对蜀中山水意、势兼得之外,更得其质。谢得其意,不是张的才气横溢,明朗潇丽,而勃郁含蓄中见功力;谢得其势,不是傅氏的气壮山河,一泻千里,而是在浑厚儒雅中见真情。我在这里所说的三家中的差异,只是气息的不同,没有高下之分。谢得蜀中山水之质,观此册如行巴蜀道中,山石,杂草,飞瀑,流水,历历在目,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悟,即为左证。我常在壮暮堂观稚柳先生作画,只见他着笔不多,但经过铺陈与渲染.以墨之浓淡,色之深浅,点之疏密及线之张弛等艺术的处理.一幅结构缜密、郁郁勃茂、神备意足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再看,就会发现一些陌生之处,三天后再看,又会惊奇:这里怎么没有看到。谢氏之画其意境之深幽,不知山有多深,水有多远,不知墨彩背后还藏有甚么,使人有“看不透”的神秘之感。谓予不信,请观《一览聚山小》山水册。谢稚柳的山水画.看了之后常令人产生怀念之感.我想正是来自它那“看不透”的艺术魅力。

  谢稚柳的绘画艺术,在当今已成为一个象征,每当人提到他及其绘画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认为他是继承和发展宋元绘画的一代宗师,人们的欣赏情趣由泼墨写意转向工笔细写,对他的艺术更为钟情。更有那些有志于研习宋元画风者,也多从学谢稚柳的画入手,由此而登堂入室。

  大家都知道,谢稚柳的山水起步于北宋巨然,第一幅山水画的临摹即是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以后又对北宋郭熙、王诜、燕文贵三家的山水,推崇备至,三沐三浴。郭熙的浑厚雄壮,王诜的清隽峭拔,燕文贵的温润多姿,都成了他绘画艺术的滋补,濡染而发。在一九四九年之前,谢稚柳艺术不入于扬,则入于墨,在这三家中作取舍。一九四九年之后,谢稚柳又移情于江南画派,对董源的山水情有独钟。取董源的得山气之神,以疏阔之笔写山的连绵高下之势,使他的绘画在缜密中又见潇洒。在这期间,谢稚柳曾作过仿元人王蒙、吴镇的山水,其真实的着意仍在江南画派。王蒙最能懂得董源的神理。在此,谢稚柳只不过是透过王蒙而去领会老董的风流。经过几年的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南北两大流派,到了谢稚柳这里融为一体。对北方画派谢稚柳去其尖刻锋利,取其从骨质中流露出来的温婉可亲;对南方画派去其疏简率意,取其平淡天真。经过他的扬弃与吸收,揉合与陶冶的过程,形成了他的不愠不火,委婉含蓄,严整缜密而抒情的风致。《一览众山小》山水册,正是谢稚柳经过融合走向艺术高峰时期的创造。

  细观《一览众山小》山水册,系用旧纸佳墨绘制,但不是一气呵成。这可能是画家那时忙于鉴事,无暇作画,但又性情所使,不能不画,遂在忙里偷闲之中,捡到一片好纸,随手画来,虽不经意,但幅幅都是倾情精致之作。虽是尺幅小品,仍不失层峦迭嶂的气势,或用线勾,或淡墨渲染,或用多种皴法,都表现出山的骨与质。一股山泉从山巅而下,穿林透石,几经曲折,落到山下,聚势而动,又飞瀑石梁,向远处流去。山脚的近树,曲枝虬根,生动多姿,又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诜的《渔村小雪》来。有的在水墨淋漓之处,留下几片空白,从沈睡中透出气来,烟拖雾笼,一片雨湿的蜀中风物。真可谓是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了。这种融南派北派为一体的山水画风,在作者早年的画作中不见,在晚年的画作中亦不可见,流风飘忽,笔势消磨,留下了画家对往事无尽的回忆,也透露画家向往新格调的一番春讯。

  (作者为资深新闻记者、传记作家、美术评论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4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