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QQ: 737768481官方微信公众号: xiebozihl

追昔思亲"寄园图 ” 邹绵绵

 

                                                                                                                                       谢伯子作   寄园图 

         谈到位于常州东郊,毁于六十多年前日军侵华战争炮火中的寄园,而今知道它的人也许不会太多。但是,寄园曾是近代知名学者、书法家钱名山(振锽,1875--1944)弃官还乡后讲学、著书的场所,这里又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文艺英才,使得至今一些文史艺术著述中常会提到。如当代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年逾古稀后在自述《忆寄园》中写道:“离开故乡常州已50余年,故乡的风物大都依稀淡漠……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读过书的寄园和教过我的老师———钱名山先生。”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寄园的眷恋深情。因此,可以说“寄园”遗迹虽已荡然无存,而它留下的人文影响却是深远的。   今年(2004)是钱名山逝世60周年,文化界有不少朋友建议举行记念活动,有人建议写本传记。然而,钱(名山)、谢(玉岑)两家后人认为“最好的记念还是研究———研究这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因此他们合力编印了一本《钱名山研究资料集》。在此介绍的《寄园图》,即是该书的封面画。

 
   《寄园图》的作者是寄园主人名山老人的外孙,现年八十二岁的老画家谢伯子先生。凡熟悉伯子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艺林中将他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和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奇人、奇才、奇艺”。伯子先生由于先天病喑,使他生活在一个无声世界。到了入学之岁,只能随姐姐一起到常州女师附小就读。由于教育一个聋哑儿童比起常人要多付出十倍的艰辛,所以两年后他被学校拒之门外。更为不幸的是,他在不足十岁时,母亲钱素蕖因病撒下五个年幼的子女离开了人世;三年后,久病的父亲谢玉岑又溘然去世。父亲在病中把他托付给前来探病的画友张大千,希望他将来能以画自食其力。可见他是不幸的,又是有幸的,他得到了父执张大千、郑午昌先生的关爱和授艺,受到了外祖名山老人的抚育呵护。老人将他带在身边,在寄园亲自用实物,用手势,用纸笔教他识字知书,教他临贴习字,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为他的习画从艺之道夯实了基础。少年有志的他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凭着生性颖悟和刚毅的意志,使自己不仅能书能画,连诗韵平仄、格律也能掌握应用了。
 
   抗战爆发,常州沦陷。他随名山舅公逃难到上海后不久,即以画有声上海画苑,并在1942年(时年19岁)加入了上海国画会,从此靠鬻画来自食其力。对此名山老人有诗道:“外孙年十九,下笔工山水。天生奇气出霄汉,五岳三山罗腕底。忽然能作晋衣冠,竹林风流犹在迩。老夫每观一幅画,为汝爷娘三日喜。”可见他与名山舅公的感情之深确实非同一般,所作《寄园图》,是他凭着当年的寄园受外祖教育的亲身感受,借取笔墨来谨志他对外祖名山老人的缅怀之情。
 
   《寄园图》(见图)系横幅形式,采用了全景式构图方法,用写意笔法将园景作了较为“写实”的反映,以便读画者能形象地了解寄园的概貌。所写园墙外运河中帆樯来往,园内“快雪轩”、“望杏楼”诸景分布阁中,又有书屋一楹,屋内书案前园主人正在开卷读书,使庭院益增清逸之气,儒雅之风。作者旨在以此来反映园主的学人本色,及其平生不好功名利禄,好善尚义的品格,称得上是一件充满着追昔思情感的无声诗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4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