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QQ: 737768481官方微信公众号: xiebozihl

聆听谢稚老 李科达

 

        谢稚柳先生是我国数得上的几个著名的艺术大师之一,20年多前我有幸与谢老有一段交往。承蒙他不弃,还题写了苍劲老辣的“艺术精神”四字赠我。

        我见到谢老,是在台湾画界泰斗人物李奇茂先生在上海举行的画展开幕式上。那时两岸交流刚刚开始,李奇茂先生的画展也可以说是破冰之旅,上海的知名画家悉数与会,谢老是主要陪同之一。那次我携小女观看画展,小女顽皮大胆,竟遍请与会画家在精美的请柬上赐名留念。记得李、谢不仅莞尔签名留念,还亲切夸奖小女聪明可爱,弯腰嘱咐她好好学习。那种耄耋长者对黄髫童稚谆谆教诲的情景,真是温馨感人。
        事后李奇茂先生回台促成了“海峡两岸当代水墨绘画联展”,邀请谢老和同为画坛大师的刘旦宅先生访台。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谢、刘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方才成行。但那毕竟是时隔40多年大陆画家首次赴台,在两岸颇为轰动。谢老访台归来,我登门拜访。谢老引我在客厅入座,说是客厅,其实说书斋更恰当:正面墙上挂着“壮暮堂”题额。谢老原名稚,字稚柳,后来以字行,又一说字壮暮。我觉得“壮暮”对“稚”,更合乎传统文化中的名与字的对应关系。谢老晚年号壮暮生,又题“壮暮堂”。谢老说,壮暮取自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这无疑寄托了谢老古稀之年老当益壮的心愿。客厅一侧墙上悬挂“绚烂归平淡,真放本精微”的对联,后来知道这是谢老表伯与启蒙老师的著名学者钱振煌书写的,这也透露了谢老一生的艺术追求和人格精神。另一侧书橱里则是煌煌巨著“二十五史”,与谢老的博学和卓识正好互相呼应。记得那天谢老谈兴颇浓,举凡访台见闻、故旧回忆乃至艺术心得,恰如天马行空畅所欲言。
画展上巧遇郝柏村
        话题自然从台湾行开始。谢老说,海峡两岸的画展没有赶上,却出席了李奇茂先生的“台湾风土画展”。两岸画坛大师相见,自然有无穷的话语。当大家叙情谈艺正浓时,一位身材魁梧的贵宾健步上前握手欢迎,原来他是从军界转到政界的“行政院长”郝柏村先生。当郝先生得知谢老是江苏常州人氏,立即改用浓厚的家乡话说:“我也是江苏人,老家盐城,我们也算得是大同乡了……”,大家还高兴地拍照留念。两岸契阔半个多世纪,两位名人在台湾“不期而遇”,也是一段难得的佳话。
        当然也有不愉快的插曲。谢老初下飞机,同行的刘旦宅公子刘天炜前来迎接,闲聊中刘天炜问谢老想看什么,谢老顺口说了几幅画。不料记者竟在次日报道说谢老是“冲着故宫博物院来”的,以谢老在书画鉴定界的地位,记者的报道当然弄得故宫院长们都很紧张,这使谢老很不开心。后来参观完故宫,在应酬席上谢老碰到这个记者,谢老不快地说:“我给你说的话你不写,没有给你说的倒写了”。台湾陪同连忙说:“他们吃记者饭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众人顿时一阵轰笑算是圆了场。谢老说得开心,还说了件趣事。在一次宴席上,碰到一位七旬老太,不过化妆得很漂亮得体,看上去只有五十上下。谁知介绍时说她姓“丑”,真是名貌大相径庭,谢老笑曰:“所以世上的事情不能只听名字,要看实际”。
郎静山称谢老为“二弟”
        在台十日,谢老高兴的是会见了老朋友郎静山先生。郎静山先生是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创立了集锦摄影,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而主题意趣则多取自古画、古诗词。这种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被人们称为“影中有画,画中有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谢老说,他与郎先生早年在上海就相识,因为他与谢老长兄谢玉岑也是朋友而且年长,所以称谢老为“二弟”。“我开画展他还拍了许多照片,去年他在上海开摄影展,可惜我当时不在上海,没有赶上见面,真是十分遗憾。这次在台湾,大家又见上了面,可以说大慰相思之情。”谢老风趣地说起见面情形:郎先生这时已经百岁又二,见面谢老就关切地讯问精神怎样。郎先生说身体不错,每天还能在暗房里干3小时。说到饮食,郎先生颇有机锋地说:“我现在是四不吃。我是两条腿不吃,两条腿的是人,所以不吃;四条腿的是桌子,所以也不吃;硬的是石头,所以不吃;软的是棉花,所以也不吃。”说得大家都笑起来。谢老称赞说:“你还是当年的性格,一点都没变。”郎先生敏捷地回答:“这叫本性难移。”告别时,郎先生以自己制作的百年寿碗相赠,寄托了期颐老友厚重的心意。
念旧还是念大千
        在台湾,谢老最伤怀的还是张大千先生。谢老说:“念旧还是念大千。郎先生也说,他每次与大千先生见面,大千先生老是提起你,非常想念你”。说起谢老与大千先生的情谊,那实在是情深意长,而且颇为特殊。原来谢老长兄谢玉岑诗书名重江南,而大千之兄张善孖也是著名画家,他们诗画唱和交情深厚。当时大千先生尚未见称于世,而谢玉岑独具慧眼,认定大千先生日后必能叱咤画坛。这样由兄及弟,大千与谢老成为至交,从此两人开始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友谊。
  谢老特别向我们介绍了他与张大千的敦煌之行。那是抗战期间的1941年春夏之交,张大千携妻将雏赴敦煌临摹壁画,本来大千先生只想逗留三个月,不料敦煌精美的壁画迷倒了他,于是不仅自己一再延期,而且第二年致书谢老,邀他同来研究。当时徐悲鸿已经聘任谢老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谢老便辞去教席从重庆西出阳关到敦煌与张大千共同研究壁画艺术。张大千临摹,谢老则详细考据,研究敦煌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及演变过程。后来谢老据笔记撰写了《敦煌石室记》和《敦煌艺术叙录》,成为研究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关系方面的权威著作。敦煌之行也进一步为谢老鉴定书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说到这里,谢老还说及这次在台湾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有记者发难:张大千在敦煌考察是否破坏了一幅壁画?谢老慨然回答:“要说大千先生敲掉一块墙壁是真的,但说破坏绝对没有!”谢老解释说,那是一个久已废弃的洞窟,而且放牧人烟熏火燎,已经不辨颜色。大千进洞细察,发现甬道墙壁有个凹洞,里面似乎还有物色,于是找人敲掉外墙,结果发现里面还有一幅真人大小的非常精美的大型壁画。谢老朗声反问道:“这幅壁画湮没千年而被大千先生一朝发现,你说这是破坏还是有功?”一席话说得大家纷纷点头称是,也洗却了多年蒙在老友身上的不白之冤。谢老说,后来考证下来这是当时河西节度使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做佛事而绘画的。
  抗战胜利后,谢老回到上海,而大千先生也数度来沪开画展,“每次相逢,我们就神聊,那真是没天没地的神聊啊!”谢老说起来还是一片无限神往。说到友情,还有一事足以说明两人相知之深。解放初,大千先生旅居海外,时在印度。陈毅市长得知谢老与大千先生交厚,希望谢老写信叫他回来。谢老当即回答:“大千是极散漫、不受拘束的人,生活上也喜欢享受,他无法适应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可能回来”,还说:“正因为我很了解他,所以我不能写信叫他回来”。谢老屈指算道:“自从(19)48年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开头还有书信往来,后来‘文革’,音讯俱无,大概是(19)74年,我收到大千先生送我的2支牛耳毛笔,才算有了联系”。而这2支毛笔是大千旅居海外时用数千根巴西牛耳毛制成的,除了赠送毕加索2支外,大千先生特地托人辗转转送了两支给谢老。当时是1964年“文革”前夕,上海博物馆收到后并没有转交给谢老,直到10年后谢老“解放”后才收到毛笔。谢老感慨万千赋诗记载这事:“十年封腕雾双眸,万里思念到雀头。……休问巴山池上雨,白头去日苦方遒。”后来此诗传到大千先生处,他伤感地说:“这诗是稚柳自明心迹,不知他如何生存?”但是直到大千辞世,他们还是没有能够见上面。因此这次到台湾,谢老专程到大千最后的故居——摩耶精舍凭吊大千先生。
  话说1949年后大千先生出走海外,长期在世界各地旅居,到了晚年他决定回到故土,在台湾修建新居,这就是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庭园式的摩耶精舍。在这里大千先生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也是在这里,他与谢老书画来往,继续了最后一段心心相印的真情厚意。所以到台湾追思大千先生,是谢老“一直未了的心事”。
  那天大千先生的遗孀徐雯波也陪同谢老到摩耶精舍凭吊故人。谢老说,大千先生对住所历来非常讲究,摩耶精舍也是这样,一石一草,房屋摆设,都是大千先生亲自制定的。摩耶精舍大门楣额是蒋经国先生题写的“高风亮节”四个字,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环境非常幽雅。其中一处漫坡,四周遍植梅花,中间兀立着一块苍青的巨石,上书“梅丘”两字,笔力遒劲,是张群手笔,一代大师就安葬其下。此时此景,令谢老倍感伤怀。“当年种种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已经天人两隔了,唉——”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谢老那声长叹,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叹息,充满历尽沧桑劫后余生的意味。“知己尤存海内亲,云天万里隔苍冥。今来泪洒梅丘土,恨不重逢是此生”,在谢老这首悼亡诗里,我仿佛又听到谢老那声痛心疾首的叹息。
《上虞帖》的发现和鉴定
    那天谢老兴浓,还津津有味地谈起书画鉴定话题。谢老在中国书画鉴定界是泰斗人物,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担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副组长、组长,鉴定了无数国宝级书画。那天他兴致勃勃给我们讲了王羲之《上虞帖》发现、鉴定的经过。《上虞帖》是“文革”中“抄家的”文物,上世纪70年代流到了博物馆,可是当时被判为赝品。后来有人提出再次鉴定,如果不确定还可以送北京鉴定。这时“我已经解放,于是送我作鉴定”。《上虞帖》装潢格式与北宋徽宗内府收藏书法作品相同,上面还有宋徽宗的题签和印章,通过与现存的王羲之作品比较研究,可以肯定这是古人的摹写本,年代不会晚于宋代。但是究竟是什么年代,一时还不能下结论。后来反复辨析,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还有隐隐约约的印迹,最终发现是南唐的“内合同印”和“集贤院御书印”,证明《上虞帖》是唐代的摹写本,非常珍贵。书画界历来把宋代《淳化阁帖》作为“法帖之祖”,其中也刻有《上虞帖》,被认为是最早的摹本,现在唐摹本的考定,推翻了原来的说法,意义十分重大。实话实说,那天谢老讲得非常专业,介绍了不少鉴定方法和体会,比如他提到鉴定不仅要看款识印章,更重要的是看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格特征,还有鉴定者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历史知识等等。他还说及外地请他鉴定元代大画家倪云林作品的事情,说到高兴处,谢老还绘声绘色说那时有的私人收藏,不敢白天露面,晚上悄悄送来鉴定情形,说得我们也失声窃笑。可惜笔者才疏学浅,不能体会谢老谈话中的精妙。
  告辞时,谢老题写了“艺术精神”四字,现在想来,这应该是谢老艺术生涯中积年经验的高度概括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4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