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七絕 友持先君謝伯子九华山图见赏感赋 谢建新

 

谢伯子画于1987年   毛昉女士藏

七绝 友持先君谢伯子九华山图见赏感赋 谢建新                                                                                      

一卷丹青天上图,

危峰古寺世间殊。

九华秋色暝濛处,

可计归途记得无?

这首《七绝·九华秋色》,是观览先父谢伯子所绘《九华胜景图》后的感怀之作,字里行间既有对画作的赞叹,更藏着对亲人的追思与对时光的怅惘,需结合“先君画作”这一背景细品。

首句“一卷丹青天上图”,以“天上图”喻画作,开篇便赞其精妙绝伦。“丹青”代指绘画,而“天上”二字,既写九华山胜景本就如仙境(九华山为佛教名山,自带超凡气质),更夸谢伯子笔力非凡——将实景绘得仿佛非人间所有,起笔便立起画作的超凡气象。

 次句“危峰古寺世间殊”,承接首句,具体写画中景致。“危峰”是九华山高耸险峻的山峰,“古寺”是山中承载禅意的古刹,二者皆是九华标志性意象。“世间殊”三字,既言实景的独特(九华之景本就奇绝),亦赞画作对“殊”的精准捕捉——寥寥笔墨便将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韵味定格,让观者一眼识得这是独属九华的风貌。

 第三句“九华秋色暝濛处”,转入意境的铺陈。“秋色”点题,“暝濛”(朦胧昏暗)则赋予秋景一层朦胧感:或许是山间暮霭,或许是秋雾弥漫,让绚烂的秋色添了几分含蓄与悠远。这“暝濛”不仅是景的状态,更暗合了“观画思人”的心境——记忆如雾,既清晰又模糊。

 末句“可计归途记得无?”是全诗的情感收束,由景及情,由画及人。“归途”可解为两层:一是画中可能隐含的游人归途(九华作为游览胜地,游人归途是自然联想);二是更深层的,指向“先君”——父亲是否还记得归来的路?或是作者望着父亲的画,恍惚间想问:那些与父亲相关的过往,那“归途”般的记忆,我是否还能清晰记得?

 此诗以画为媒,前两句赞画之“奇”,后两句借景抒“情”,将对画作的欣赏与对先人的思念融为一体,“暝濛”的秋意与“归途”的怅惘相呼应,余味悠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迄今为止已二十五年.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6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