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季丁(1920-1988)原名祖荣,因仰慕西泠丁敬,改名宋丁,字季丁,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生于西湖宋庄,与孤山隔堤相望,十三岁时即习书法篆刻,常趋西泠印社中,观摩前贤金石篆刻、摩崖碑碣,尤嗜丁敬及西泠诸子印艺。曾称“印章之最高古清雅者,属西泠四家,是文中的司马迁、词赋的屈原。”少时即好书法篆刻,建国初曾为银行职员,寓居苏州,失业后于苏州陋巷中靠摆摊度日,余暇仍课徒授业不止。工书法,远取秦权量诏版,又法《石门》《张迁》,旁及汉魏砖文,线条质朴。篆刻以秦汉为归,间参黄士陵、齐白石,单刀直入,篆法奇诡,章法错落,用刀粗犷酣畅,不加修饰,直抒胸臆,独具乱头粗服、奇肆苍莽之韵。曾自云刻印逾万,但所存无多。有《宋季丁书风》传世。
...
“寄园师生艺文展——暨纪念谢稚柳先生诞辰110周年”于2020年4月28日在常州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开展。此次展览由常州博物馆、常州市谢稚柳书画研究会举办,谢伯子画廊、钱家与寄园弟子家属、江苏沧海拍卖有限公司提供展览支持,展期至6月20日。 寄园,坐落在常州东门外白家桥北,西邻刘国钧先生开办的大成二厂。寄园首创人是
寄园图 谢伯子作
钱振鍠所著《显考鹤岑府君行述》中所记“府君于宅之东租隙地二亩,为池台种竹树杂花名曰寄园,四时花发招戚友共觞之,谐笑问作声震屋壁,园有留云台、延翠亭、深柳读书堂、快雪轩、云在轩、九峰阁诸名。”寄园乃是钱振鍠父亲钱鹤岑于1875年建立,原是其读书授徒之所,其子钱振鍠在1909年弃官还乡著书讲学后(名山先生于清廷屡上书言事,均留不中用,先生只能“拂衣归里”,一心从事学问与教书),逐步的成为著名的学塾和书院。钱名山先生自1914年设馆至1932年散学,19年中培养过的学子不下千人,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民國十四年的初秋,我才進溫州高級中學,一年級的國文教員,一位是詞人夏承燾癯禪先生,一位是詞人謝覲虞玉岑先生。戛先生是永嘉人,黑黑的險孔,真令人不相信他會有那樣的細腻幽雅的思想和文筆。謝先生呢?修長的身材,白晳的臉孔,微微上秃的頭髮,那樣溫文幽雅,使我們想到六朝時代的文人墨客們;他的指頭細長,像削靑葱一般。我們浙東海涯的人民,對于蘇常一帶人物,往往有羨慕欽敬之心,而謝先生使我對江南人更其有好感。
我現在還保存着谢先生給我寫的篆字,謝先生給我們做的詞在他那一班裏,我和謝先生最接近。我的七古長歌,有許多是經遇謝先生改正的。他要我多讀吳梅村的詩,多看世說新語一類書。他老是誇獎我,記待有一次,他在我的作文卷上批一個『何事荆台百萬家獨教宋玉擅才華!』我想起來真有點渐愧,然而謝先生之愛我,我是不能忘記的。當年高中教員之中,教英文的是揚州劉延陵先生,教地理的是蘇州王鍾麒先生,自民國十四年一別,除王先生于去年見了一面外,其餘的音信全無,而噩耗傳來,謝玉岑先生已歸道山了!
當我從謝先生時候,還是十七歲的學生。我羡慕他的文學,我更羡慕他瀟洒出塵之態度。十年過去了,我只覺得自己更其濁更其俗,而那懐籀亭(谢先生在温州時,住在校中懐籀亭畔)的秋菊,謝屐亭的夕陽,應該還記得十年前的師生情誼。我渐愧的,當時由谢先生學到的詞學,詩學,現在已荒蕪得不成様子。長歌已經四五年沒有寫了,填詞,也好久沒有試作了。每記得謝先生『一雨落桐花』的詞,心中卽黯然悽然,不能自已。我覺得自己的本質,是最適合做謝先生的學生,效謝先生之爲人的,然而社會的環境,國家的需要,不許我走那一條路。十年已使我變成別樣一個人,當年以自己爲「我本玉皇香案吏,偶然仙謫到人間」的,現在連淮王雞犬,都不配做了!玉岑先生仙逝了,他一定是歸去做玉皇香案吏去了。他的文辭留在天壤間,他的靈魂應該很舒服的逍遙茌素雲皓月之間!
記起十年前的舊亊,悽然不能自已,爰爲之記。
马星野(1909-1991),浙江省平阳县人。新闻学者、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一代名师。原名允伟,读小学时改名伟。旅美时,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笔名。中央政治学校毕业。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马先生被誉为"新闻巨子"、"新闻王",与"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并称"平阳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