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置顶] 谢建新近体诗七绝(二)二十三首

[置顶] 谢伯子松风对弈图(2.7平方尺)拍卖成交价103500元

[置顶] 谢伯子画廊新址

[置顶] 《谢伯子画廊》简介

[置顶] 谢伯子艺术简历

七绝 步韵米祯祥君 谢建新

 步韵米祯祥君  谢建新

如意苍苍如意诗,
巢南越鸟栖一枝。
东山日暮停云处,
正是悠悠拥鼻时。
               
原诗:赠谢建新  米祯祥
如意兄台如意诗,
贵能疲暮出新枝。
宗归谢氏乌衣巷,
惜不封郎解褐时!
 
这组唱和诗,一赠一答,字里行间藏着知己间的理解与人生选择的映照。米祯祥的原诗带着欣赏与些许惋惜,谢建新的步韵则以淡然回应,将个人心境与家族文脉轻轻勾连,自有一份通透。
 
先看米祯祥《赠谢建新》:
首句“如意兄台如意诗”,起笔便双赞——“如意兄台”称人,“如意诗”赞文,“如意”二字既见谢建新其人其诗的顺遂意态,也藏着对其才情的认可,直截了当,满是亲近。
次句“贵能疲暮出新枝”,是对其创作生命力的赞叹。“疲暮”点出年岁(或人生阶段的成熟),却以“出新枝”转折,赞他虽至暮年(或历经岁月),仍能在创作上焕发生机,如老树抽新,难能可贵,暗含对其笔耕不辍的敬意。
第三句“宗归谢氏乌衣巷”,巧妙勾连其家族渊源。“乌衣巷”是东晋谢氏望族的象征(谢安等名贤曾居于此),此处以“宗归”点出谢建新的家族文脉——注中可知其家族三代皆有诗词传世,这句既赞其家族文化底蕴深厚,也暗示他的才情源于血脉中的诗基因。
末句“惜不封郎解褐时”,以“惜”字带出一点怅惘。“解褐”指脱去布衣(平民服饰)入仕为官,“封郎”是仕途成就的代称。此句并非否定其选择,而是站在世俗视角的一点惋惜:这般才学,若能在仕途上施展,或许另有一番天地?藏着对其未入仕的浅浅遗憾,却也因“惜”字更显真诚。
 
再看谢建新《步韵米祯祥君》,句句呼应原诗,却以己意化解,自道心迹:
首句“如意苍苍如意诗”,承原诗“如意诗”,却添“苍苍”二字——“苍苍”是岁月的底色,是历经风霜后的沉静。他的“如意诗”,并非未经世事的轻浅顺遂,而是在“苍苍”岁月中沉淀出的从容,既回应了对方的赞美,也悄悄注入了自己的生命厚度。
次句“巢南越鸟栖一枝”,以典回应原诗“出新枝”。“越鸟南栖”典出《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喻人恋故土、安本份。他不说“出新枝”的进取,而说“栖一枝”的自足——如南方的鸟,只需一枝便可安巢,暗指自己不慕繁华,甘愿在熟悉的故土(或文学的方寸天地)中安身,与原诗“出新枝”的外向生长形成对照,显露出对现状的满足。
第三句“东山日暮停云处”,续接家族文脉,回应原诗“宗归谢氏”。“东山”是谢氏典故(谢安曾隐居东山),既暗合家族渊源,也喻自己如先祖般偏向隐逸;“日暮”呼应原诗“疲暮”,点出年岁;“停云”化用陶潜“停云,思亲友也”,既指此刻对赠诗者的感念,也营造出一种静穆安闲的氛围——在日暮时分的“停云处”,不疾不徐,自适自在。
末句“正是悠悠拥鼻时”,以姿态作结,回应原诗“惜不封郎”。“拥鼻”是古人吟咏的雅态(据传东晋谢安有“拥鼻吟”的习惯),既暗合“谢氏”身份,又状写此刻的状态:悠悠然吟咏诗词,不问仕途。这一句轻轻拂去原诗的“惜”,言外之意是:不必惋惜未入仕,这般在笔墨间自得的“拥鼻”时光,正是我所求的圆满。
 
两诗对照,米祯祥见其才而惜其未展于仕途,谢建新则以“栖一枝”“拥鼻吟”明志——对他而言,家族三代“不废词”的文脉传承,远比“封郎解褐”更重要。原诗的“惜”与步韵的“悠”,实则是知己间的相互理解:你懂我的才情,我亦明你的惋惜,只是人生取舍不同,最终都落在对“诗”的坚守上。这组唱和,没有激烈的辩驳,只有温和的映照,如两盏灯在夜色里相望,各自明亮,却又彼此温暖。

...

谢建新近体诗绝句(六)四首

    春                                                     

   三月春江暖,人间四月天。一舟何处去?两岸柳如烟。                                 

      ..

谢建新近体诗七绝(五)十七首

江上                                                     

千山隐隐雾重重,万水茫茫烟雨笼。停泊峡江浮细浪,谁家一棹在云峰。                     

~~~~~~~                           

谁共余                                                       

层绿云山画不如,烟岚峰上有仙居。飞岩踏径寻真去,却问披襟谁共余?                   

 ~~~~~~~                           

续句.春未赊               

天涯故友无来信,窗外拒霜空落花。鸿雁莫愁云树远,江南二月春未赊。

~~~~~~~   

谢建新近体诗七绝(四)十四首

晨兴                                                                       

书叠前台画满墙,兰花晨起几幽香。飞来青鸟啼吾去,却唤春风吹茗凉 。                                         

~~~~~~~                                             

晨音                                                                 

晨曦一缕拂轻风,朝露万珠浥绿丛。梦里清音白云外,故人何处晓庭中?                                         

~~~~~~~                                             

午梦                                                                     

夏木阴阴草嫰鲜,雨停风过暑消天。杨梅垂紫桃凝露,午梦日长成小仙。...

谢建新近体诗七绝(三)三十首

江南烟雨                                     

春风二月醉绵绵,春水来潮夜不眠。月姊彩蟾御风下,江南烟雨到灯前。

~~~~~~~~~~~~

春入庭                                         

无端一夜春入庭,晓日窥窗人未醒。匹马梦中失云路,归帆摇碎满天星。                     

~~~~~~~                       

 早春                                         

梦觉幽思夜未央,月痕照水意添凉。早春二月多烟雨 ,杨柳依依淡绿妆。    ...

谢建新近体诗七绝(一)十二首

梦未消 
如影随形梦未消,
求神乞道争折腰。
天涯望断无来使,
却信英雄在九霄。                                                                                                                                         
~~~~~~~                          
回首                                         
此生谁与话沧桑?
回首当年莫若忘。
长歌天上黄金阙,
一曲人间乌有乡。                    
~~~~~~~                          
当年                                              
当年豪语尽喑喑,
曾计万人铸一金。
天上人间终有别,
桑田沧海到如今。                      
~~~~~~~                                 
孤鸿                                             
孤鴻北去决群行,
不待年年聚众鸣。
一举健翎风在下,
千山万水是前程。                       
~~~~~~~                          
醉吟                                                      
暮云万里逐长空,
落木千山归夕鸿。
杯酒无人醉还醒,
月光如水意蒙蒙。                       
~~~~~~~                                                  
寒凝                                            
寒凝天地欲何求,
冲雪横江飞一舟。
莫忆朔风惊浪遏,
却歌一曲自悠悠!                      
~~~~~~~                         
哀屈原                                       
自有诗心心有怀,
疏狂一路为谁哀。
无人相语潇湘水,
梦里江山千百回。                     
~~~~~~~                         
读离骚怀屈原                                        
千年天问付西风,
一曲九歌烟雨中。
江上有谁知杜若?
潇湘何处目归鸿?                    
 ~~~~~~~                        
醉吟                                                   
行吟泽畔隐渔翁,
朝日满江水向东。
人见龙舟争渡去,
独余半醉半醒中。         
.....  

七绝 夜读吾家诗集 谢建新

夜至微风正恰时,

兴来纵览谢家诗。

百年尘落情深处,

三代长吟不废词。

谢建新的《七绝 夜读吾家诗集》,以朴素的语言承载着厚重的家族记忆与文化温情,字里行间满是对三代先祖诗词传承的珍视与感慨,如同一盏夜灯,在微风中照亮百年文脉的微光。

 首句“夜至微风正恰时”,开篇便勾勒出读诗的绝佳情境。“夜至”点明时间,“微风”添几分静谧,“正恰时”三字藏着难以言说的契合——这般不疾不徐的夜色与风,恰配得上翻阅家族诗集时的沉潜心境。没有刻意的渲染,却以寻常景致铺垫出一份安然,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留白。
 
次句“兴来纵览谢家诗”,直点题旨,尽显随性中的郑重。“兴来”见兴致所至的自然,非为应酬,只为内心对家族文字的亲近;“纵览”则透出阅读的广度——从曾祖父到先父,几代人的诗词在灯下流转,“谢家诗”三字带着血脉相连的温度,既是对家族创作的统称,更藏着一份“吾家”独有的骄傲与归属感。
 
第三句“百年尘落情深处”,由“读”转入“感”,将时光与情感交织。“百年”呼应注中“三代”,是岁月的刻度,也是诗集历经的风尘;“尘落”既写书页可能蒙尘的旧迹,也喻时光流逝的淡然。但“情深处”四字骤然破“尘”——纵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先祖们藏在诗中的喜怒哀乐、家国心事,依然鲜活滚烫,在字里行间涌动,不因“百年”而褪色,反而因沉淀更显醇厚。
 
末句“三代长吟不废词”,以“传承”作结,力透纸背。“三代”直指曾祖父谢仁湛谢仁卿兄弟、祖父谢玉岑谢稚柳兄弟、先父谢伯子,是具体的血脉延续;“长吟”状写几代人对诗词的执着——不是偶一为之的消遣,而是以笔墨为喉,持续诉说的生命姿态;“不废词”则道破这份传承的坚韧:无论时代如何,家族的诗词笔耕从未中断,文脉如缕,代代相续。这一句,既是对先祖的致敬,也暗含着自己作为传承者的了然与接续之心。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时(夜与风)—事(纵览家诗)—情(百年深处)—脉(三代传承)”为线,将个人夜读的闲情与家族百年的文脉轻轻绾结。微风是此刻的温柔,谢家诗是跨越时空的纽带,百年尘落遮不住的,是血脉里流淌的诗心与深情。读罢,仿佛能看见灯下书页翻动时,三代先祖的笔墨与今人的目光在夜色里相遇,无声却滚烫——这便是“不废词”的力量,也是家族文化最动人的模样。

 

七绝 莫问 谢建新

七绝 莫问  谢建新    

莫问党家烹雪时,

谢家池上起悠思。

暮春三月江南忆,

园柳鸣禽莺乱飞。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骨,江南春景为魂,在古今对话中勾勒出文人雅趣与世俗喧嚣的分野,如一幅水墨小品,留白处尽是对生命境界的叩问。

首句“莫问党家烹雪时”,以典故切入,暗藏机锋。陶穀以雪水烹茶,自恃风雅,却被党家姬一句“彼武夫安有此?但知于锦帐中饮羊羔酒耳”点破虚妄——所谓“烹雪”的雅,不过是文人的自我标榜,而党家的“羊羔酒”虽粗豪,却透着生命本真的热度。“莫问”二字看似洒脱,实则是对世俗价值评判的消解:真正的风雅何须与世俗争胜?这种反诘,让诗意在历史对话中生出张力。

次句“谢家池上起悠思”,笔锋一转,将视野投向谢氏家族的文化渊薮。“谢家池”典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既是实指江南园林的池塘,更是文人精神家园的象征。“起悠思”三字如涟漪荡开:谢灵运的山水诗魂、谢氏家族的风流底蕴,皆在这池水中倒映。此处“谢家”既是历史的,也是诗人自我的投射——在党家的喧嚣与谢家的清幽之间,诗人选择在精神谱系中寻找共鸣。

第三句“暮春三月江南忆”,时空陡然转换,从典故的冷寂跌入江南的鲜活。“暮春三月”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意象,却摒弃了原句的劝降之意,转而聚焦于纯粹的地域乡愁。此时的“忆”不再是陶穀式的风雅较量,而是对江南水土的深情回望:那些在杏花春雨中浸润的童年、那些在园林深处流淌的光阴,皆在“忆”中苏醒。

末句“园柳鸣禽莺乱飞”,将镜头定格在动态的春日图景。“园柳鸣禽”直接化用谢灵运“园柳变鸣禽”的诗句,但“莺乱飞”三字却突破了原句的静态描摹,赋予画面以生命的跃动。这里的“乱”并非杂乱,而是万物竞发的蓬勃:黄莺穿梭柳间,鸣声此起彼伏,恰似诗人内心被江南春色点燃的激情。这种从“谢家池”的沉思到“莺乱飞”的迸发,暗合了文人从书斋走向自然的精神突围。

全诗以“问—思—忆—飞”为脉络,在历史与现实、雅趣与本真的张力中,完成了对生命境界的三重叩问:

1. 雅俗之辨:陶穀的烹雪与党家的羊羔酒,究竟谁更接近生命的本质?诗中“一笑”给出答案——真正的风雅不在形式,而在超越世俗的心境。

2. 时空之思:谢家池的历史纵深与江南春景的当下鲜活,在“暮春三月”的节点交织,让乡愁不再是简单的地域怀恋,而是文化基因的觉醒。

3. 动静之境:从“谢家池”的静思到“莺乱飞”的动态,诗人在古典意境中注入现代性的生命意识——唯有打破雅俗、古今的界限,方能在传统中寻得新生。

值得玩味的是,诗中“江南谢家”的落款,既是对谢氏文化血脉的认领,也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在陶穀与党家姬的历史对话中,诗人以“园柳鸣禽”的自然之趣作结,恰似在说:真正的风雅,不在雪水烹茶的刻意,而在江南春色中与万物共生的诗意。这种将历史典故溶解于自然意象的笔法,让整首诗如江南园林般曲径通幽,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了无限的文化景深。

 

谢建新近体诗集谢定琦题签并书录

 

孤身携影江干上,

江月横行夜结霜,

遥忆当年随父去,

浪涛三峡过瞿塘。

七绝 谢建新

七绝 先君谢伯子先天失聪而画艺超轶 谢建新

先君爱画天夺听,

怙恃往生哀莫停。

却是别门通六法,

天遗异禀妙丹青。

谢建新的这首七绝,是为先天失聪却画艺超凡的父亲谢伯子所作的感怀之诗。全诗以质朴的语言承载着深沉的情感,在命运的缺憾与艺术的璀璨之间,写尽对父亲的痛惜、思念与自豪,字句间满是血脉相连的温度,可逐句细解:

 
首句“先君爱画天夺听”,开篇即点出父亲的核心特质与命运缺憾。“先君”是对已故父亲的敬称,“爱画”三字直抒父亲对绘画的痴迷;“天夺听”则沉痛道出他先天失聪的遭遇——仿佛上天刻意剥夺了他聆听世界的权利,却也暗合了他将全部心神倾注于绘画的宿命。一句之中,既有对父亲身有缺憾的惋惜,更藏着对他“爱画”之执着的体察:听觉的缺席,反而让他与绘画的联结更显纯粹。
 
次句“怙恃往生哀莫停”,笔锋转向父亲的双亲(谢玉岑,钱素渠)在其9随至12岁时因病早早离世的悲恸。“怙恃”指父母(“怙”为父,“恃”为母),“往生”是对死亡的委婉表述,暗合对逝者的尊重。父母皆已离世,这份“哀”如潮水般“莫停”——既是对双亲逝去的痛惜,更因父亲“天夺听”的特殊人生,让这份哀伤多了一层对他一生不易的共情。此句承接首句的命运感,将个人对父亲的情感,扩展为对整个家庭过往的追怀哀伤,沉郁动人。
 
第三句“却是别门通六法”,陡然一转,从缺憾转向父亲的艺术成就,尽显转折的力量。“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核心准则(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六法,为后世绘画圭臬),代表着绘画的至高境界;“别门”则点明父亲通达“六法”的路径异于常人——他无法通过听觉感知世界,却以视觉、心觉为门,在无声的世界里与绘画对话,最终参透了艺术的精髓。这“别门”二字,既写尽他探索艺术的孤独与独特,更暗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生命哲思:命运关闭了听觉的窗,却为他打开了绘画的门。
 
末句“天遗异禀妙丹青”,是对父亲艺术成就的终极礼赞,也为命运的缺憾画上温暖的注脚。“天遗异禀”意为上天特意留下的特殊天赋——仿佛“夺听”的缺憾,是为了将更超凡的绘画天赋赋予他;“妙丹青”则直指他笔下精妙绝伦的画作。此句消解了首句“天夺听”的悲情,转而将命运的安排解读为一种“馈赠”:失去听觉的遗憾,终在“妙丹青”的璀璨中得到补偿。字里行间,是儿子对父亲艺术才华的由衷自豪,更藏着对生命“关上一扇门,必开一扇窗”的深刻体悟。
 
全诗四句,从“天夺听”的缺憾起笔,经“怙恃往生”的哀恸,到“别门通六法”的独特,终以“天遗异禀”的璀璨收束,情感层层递进,既见对父亲遭遇的痛惜,更显对他在逆境中绽放艺术光芒的敬佩。没有华丽辞藻,却以血脉相连的真诚,让一位失聪画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动容,余味绵长。

 

题谢伯子画 七绝 谢建新

 

 答友人   谢建新

 谢家长物诗书画,世上无人不叹奇。

 君莫一忧无后续,高山流水白云知。

                                          

...

分页:«1»

日历

<< 2025-8 >>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迄今为止已二十五年.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6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