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子画廊 官方网站

地址:常州南大街步行街商务馆A座5楼104-514号。手机: 13809073252 邮箱:737768481@qq.com

[置顶] 谢建新近体诗 (二)七绝二十五首

[置顶] 谢伯子松风对弈图(2.7平方尺)拍卖成交价103500元

[置顶] 谢伯子画廊新址

[置顶] 《谢伯子画廊》简介

[置顶] 谢伯子艺术简历

七绝 秋兴 谢建新

回首当年忆怆惶,
 
此生谁与话沧桑。
 
长歌天上黄金阙,
 
一曲人间乌有乡。
 
且唤萧萧秋夜雨,
 
将凉灼灼骄日阳。
 
西风省识吹黄叶,
 
着意江山又一章。
 

七绝 荷塘深秋 谢建新

荷塘何处怨凄凉,
 
却挽翠裙金换装。
 
自有莲心澄丽日,
 
婷婷又立水中央。
 
 
 
 
 

七绝三径庭园谢建新

三径庭园花逗芳,

满阶荫影榻生凉。

高蝉低唱昼眠曲,

梦里依稀年少郎。

七绝回首谢建新

此生谁与话沧桑?

回首当年莫若忘。

天上何曾神仙国,

人间一曲乌有乡。

七绝梦未消谢建新

如影随形梦未消,
求神乞道争折腰。
天涯望断无来使,
却信英雄在九霄。
 

七绝 怀屈原 谢建新

千年天问付西风,

一曲九歌烟雨中。

江上有谁知杜若?

潇湘何处目归鸿?
 

 

七绝 醉吟 谢建新

吟泽畔隐渔翁,

朝日满江水向东。

人见龙舟争渡去,

独余半醉半醒中。

 

.

七绝 孤鸿 谢建新

 孤鴻北去决群行,

不待年年聚众鸣。

一举健翎风在下,

千山万水是前程。

.

 

七绝 哀屈原 谢建新

 自有诗心心有怀,

疏狂一路为谁哀。

无人相语潇湘水,

梦里江山千百回。

七绝 无题 谢建新

 勘破天机何必言,

等闲来看月初圆。

区区三万六千日,

天上神仙岂不眠?。

七绝 金秋寄友 谢建新

江山依旧一生缘,

共赏月明千里悬。

更尽金樽人未醉,

长安如意是年年。

七绝 忆江南钱谢 谢建新

 

七绝  忆江南钱谢   谢建新

春风稚柳变鸣禽,

池上素蕖怜玉岑。

宝树月眉两相伴,

名山长忆复长吟。

注: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世家,谢伯子名宝树字伯子,自少年即受教父执张大千,郑午昌,其外祖钱名山,舅钱小山,父谢玉岑,叔谢稚柳,姑谢月眉,均是民国著名书画家。钱素蕖为钱名山长女,谢玉岑之妻。

这首诗以嵌名、化典的方式,串联起江南钱谢世家的核心人物与文脉传承,字里行间饱含对家族先贤的追思与敬意。

 1.句中“稚柳”直接对应谢伯子的叔父——民国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园柳变鸣禽”化用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的名句 ,既暗合“谢”氏先贤文脉,又以“春风”点染生机,暗喻谢稚柳在艺术领域的鲜活成就与家族文化的蓬勃传承。

2. 池畔素蕖怜玉岑

“素蕖”(意为白色荷花)是对谢玉岑之妻钱素渠的雅称,“玉岑”则直指谢伯子的父亲谢玉岑。谢玉岑曾自号“菡萏室主”,“菡萏”即荷花,与“素蕖”呼应,暗含夫妻二人精神契合的佳话;“怜”字流露对这对才俊夫妻的温情追忆。

3. 宝树月眉两相伴

“宝树”是谢伯子的本名,“月眉”即其姑母谢月眉(民国知名画家)。二人同为钱谢世家晚辈中的艺术继承者,“两相伴”既指姑侄间的亲情羁绊,也象征家族艺术技艺与风雅品格在代际间的延续 。

4. 名山长忆复长吟

“名山”特指谢伯子的外祖父钱名山——近代江南硕儒,亦是振兴钱谢世家文化的核心人物。他不仅培育了谢玉岑、谢稚柳等后辈,更直接指导谢伯子学艺 。“长忆长吟”直白抒发对这位家族精神领袖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全诗主旨

 诗中未直接出现的“钱谢联姻”背景(钱素蕖与谢玉岑的婚姻联结两大家族)贯穿始终,通过名号嵌入与典故呼应,将谢稚柳、钱素蕖、谢玉岑、谢伯子、谢月眉、钱名山六位核心人物串联,既展现了家族“一门隽才,蜚声艺苑”的盛景,也凝聚着对世家文脉传承的珍视与追思。这首诗以嵌名、化典的方式,串联起江南钱谢世家的核心人物与文脉传承,字里行间饱含对家族先贤的追思与敬意。

 

七绝 步韵米祯祥君 谢建新

 步韵米祯祥君  谢建新

如意苍苍如意诗,
巢南越鸟栖一枝。
东山日暮停云处,
正是悠悠拥鼻时。
               
原诗:赠谢建新  米祯祥
如意兄台如意诗,
贵能疲暮出新枝。
宗归谢氏乌衣巷,
惜不封郎解褐时!
 
这组唱和诗,一赠一答,字里行间藏着知己间的理解与人生选择的映照。米祯祥的原诗带着欣赏与些许惋惜,谢建新的步韵则以淡然回应,将个人心境与家族文脉轻轻勾连,自有一份通透。
 
先看米祯祥《赠谢建新》:
首句“如意兄台如意诗”,起笔便双赞——“如意兄台”称人,“如意诗”赞文,“如意”二字既见谢建新其人其诗的顺遂意态,也藏着对其才情的认可,直截了当,满是亲近。
次句“贵能疲暮出新枝”,是对其创作生命力的赞叹。“疲暮”点出年岁(或人生阶段的成熟),却以“出新枝”转折,赞他虽至暮年(或历经岁月),仍能在创作上焕发生机,如老树抽新,难能可贵,暗含对其笔耕不辍的敬意。
第三句“宗归谢氏乌衣巷”,巧妙勾连其家族渊源。“乌衣巷”是东晋谢氏望族的象征(谢安等名贤曾居于此),此处以“宗归”点出谢建新的家族文脉——注中可知其家族三代皆有诗词传世,这句既赞其家族文化底蕴深厚,也暗示他的才情源于血脉中的诗基因。
末句“惜不封郎解褐时”,以“惜”字带出一点怅惘。“解褐”指脱去布衣(平民服饰)入仕为官,“封郎”是仕途成就的代称。此句并非否定其选择,而是站在世俗视角的一点惋惜:这般才学,若能在仕途上施展,或许另有一番天地?藏着对其未入仕的浅浅遗憾,却也因“惜”字更显真诚。
 
再看谢建新《步韵米祯祥君》,句句呼应原诗,却以己意化解,自道心迹:
首句“如意苍苍如意诗”,承原诗“如意诗”,却添“苍苍”二字——“苍苍”是岁月的底色,是历经风霜后的沉静。他的“如意诗”,并非未经世事的轻浅顺遂,而是在“苍苍”岁月中沉淀出的从容,既回应了对方的赞美,也悄悄注入了自己的生命厚度。
次句“巢南越鸟栖一枝”,以典回应原诗“出新枝”。“越鸟南栖”典出《古诗十九首》“越鸟巢南枝”,喻人恋故土、安本份。他不说“出新枝”的进取,而说“栖一枝”的自足——如南方的鸟,只需一枝便可安巢,暗指自己不慕繁华,甘愿在熟悉的故土(或文学的方寸天地)中安身,与原诗“出新枝”的外向生长形成对照,显露出对现状的满足。
第三句“东山日暮停云处”,续接家族文脉,回应原诗“宗归谢氏”。“东山”是谢氏典故(谢安曾隐居东山),既暗合家族渊源,也喻自己如先祖般偏向隐逸;“日暮”呼应原诗“疲暮”,点出年岁;“停云”化用陶潜“停云,思亲友也”,既指此刻对赠诗者的感念,也营造出一种静穆安闲的氛围——在日暮时分的“停云处”,不疾不徐,自适自在。
末句“正是悠悠拥鼻时”,以姿态作结,回应原诗“惜不封郎”。“拥鼻”是古人吟咏的雅态(据传东晋谢安有“拥鼻吟”的习惯),既暗合“谢氏”身份,又状写此刻的状态:悠悠然吟咏诗词,不问仕途。这一句轻轻拂去原诗的“惜”,言外之意是:不必惋惜未入仕,这般在笔墨间自得的“拥鼻”时光,正是我所求的圆满。
 
两诗对照,米祯祥见其才而惜其未展于仕途,谢建新则以“栖一枝”“拥鼻吟”明志——对他而言,家族三代“不废词”的文脉传承,远比“封郎解褐”更重要。原诗的“惜”与步韵的“悠”,实则是知己间的相互理解:你懂我的才情,我亦明你的惋惜,只是人生取舍不同,最终都落在对“诗”的坚守上。这组唱和,没有激烈的辩驳,只有温和的映照,如两盏灯在夜色里相望,各自明亮,却又彼此温暖。

...

谢建新近体诗(六)五绝四季四首

    春                                                     

   三月春江暖,人间四月天。一舟何处去?两岸柳如烟。                                 

      ..

谢建新近体诗(五)七绝十八首

江上                                                     

千山隐隐雾重重,万水茫茫烟雨笼。停泊峡江浮细浪,谁家一棹在云峰。                     

~~~~~~~                           

谁共余                                                       

层绿云山画不如,烟岚峰上有仙居。飞岩踏径寻真去,却问披襟谁共余?                   

 ~~~~~~~                           

续句.春未赊               

天涯故友无来信,窗外拒霜空落花。鸿雁莫愁云树远,江南二月春未赊。

~~~~~~~    

无题

识破天机何必言,等闲来看秋月圆。区区三万六千日,天上神仙也得眠。

分页:«12»

日历

<< 2025-11 >>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文章归档

Powered By Z-Blog 1.8 Walle Build 100427 and Theme By BokeZhuti.cn

《谢伯子画廊》成立于2000年3月18日,迄今为止已二十五年.先后已出版谢伯子画廊丛书26种.《谢伯子画廊》专门介绍谢伯子及亲师友诗书画艺术作品。谢伯子其亲为世所重,有父亲谢玉岑,叔父谢稚柳,三姑谢月眉,外祖父钱名山,大舅钱小山,其师有张大千,郑午昌。江南钱谢为近代诗书画艺术世家,故其亲友雅好诗书画不胜枚举,大多有声于艺林。 《谢伯子画廊》立足于艺术,立足于社会,致力于弘扬先贤人文精神,汇展先辈丹青妙迹,结念前尘,冀望未来。